8/4《經濟日報》專欄:「綠色」這回事…

2017-08-04
經濟日報/A04版/名家觀點

 

近年來,「永續發展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)蔚為國際顯學,國內CSR(企業社會責任)人才卻奇缺無比,很多人都認為環保/綠色是舉足輕重的關鍵領域。
若依循「環保/綠色是關鍵」的邏輯,以提供服務為主的服務業自然會感覺毫無用武之地,因為沒有實體商品,所以不會大量製造汙染、嚴重破壞環境,能夠改善與提升的空間明顯不大,難免也就不夠「綠」,「永續發展」的程度不會太好,CSR表現也頂多平平而已。
但事實上,服務業絕對可以「綠」得很徹底,甚至成為個別行業的綠色規格制定者,帶領整串上下游產業「綠」在一起。
「綠色」不分產業,重要的是不能光有滿腔綠色情懷,必須思考如何將綠色情懷有效落地。既然要落地,就應該針對每一項產品或施策進行碳排放衡量、設定具體可行的減排標準,最好還能建置系統化管理,定時盤點各領域缺口、輔以積極補強,才能真正達成讓「世界深呼吸」的最終目標。
以筆者所服務的公司為例,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服務業,很早就開始思索,如何計算集團年度人均碳排放量,每一年進步的可能有多大?若干年後又該設定什麼樣的目標?…希望能夠具體衡量集團整體碳排放現況,同時按部就班達成減排目標。
當然,我們不可能天縱英明,一開始就知道要導入系統性思考,起初跟多數企業一樣,都是從隨手關燈、節約用水、推行無紙化、引進綠色採購…等方式多管齊下;幾年以後,卻發現沒有追蹤並管理相關資料或數據,無法觀察全集團碳排放演變,並從中尋求精進空間,明顯抵銷了我們許多綠化努力,遂決定開展綠色能源管理系統,不再讓多頭馬車到處亂跑,以期提升整體綜效、強化不足之處。
於是,我們成為台灣第一家申請到ISO14064-1溫室氣體盤查認證的房仲企業,陸續針對集團人均碳排放量進行盤查與計算。以2011年的盤查結果(人均用電碳排放量為2,187公斤)做為基準,希望在2020年降低30%的人均用電碳排放量,結果在2015年就提前達標(1,282公斤),較2011年降低近40%。
同時,奠基在人均用電碳排放量的盤查基礎上,期待能進一步了解每筆服務交易的碳排放量,以便分門別類管理。所以我們去函請教環保署,希望索取有關服務碳足跡的所屬行業排放標準與相關參考資料,沒想到環保署回函表示「目前台灣沒有這個資料,其他國家也沒有我們這個行業相關的服務碳足跡標準」。
我們繼續追問:「那可以自行建立一個所屬產業的服務碳足跡排放類別規則嗎?」環保署表示樂觀其成。於是,在負責同仁的持續摸索與投入之下,我們在去年10月建立全世界第一個「不動產經營服務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」(PCR),並正式取得環保署核發的服務碳標籤。
一家企業一年可能會有幾萬筆交易,在沒有系統化管理的情況下,單憑想當然爾的綠色情懷與直覺,效果肯定不如預期,但如果大多數企業都能夠針對自身碳排放量進行系統性管理,「讓地球全面漂綠」可能就有了一線曙光。
環保/綠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「永續發展」與「CSR」的內涵絕對不只有環保/綠色,光是前者就包括了經濟、社會與環保等三大面向,後者更增添了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,面對消費者倫理意識抬頭的大勢所趨,每一家現代企業都必須清楚理解-世界發展潮流絕對「不只『綠色』這回事」。
(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)

近年來,「永續發展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)蔚為國際顯學,國內CSR(企業社會責任)人才卻奇缺無比,很多人都認為環保/綠色是舉足輕重的關鍵領域。

若依循「環保/綠色是關鍵」的邏輯,以提供服務為主的服務業自然會感覺毫無用武之地,因為沒有實體商品,所以不會大量製造汙染、嚴重破壞環境,能夠改善與提升的空間明顯不大,難免也就不夠「綠」,「永續發展」的程度不會太好,CSR表現也頂多平平而已。

但事實上,服務業絕對可以「綠」得很徹底,甚至成為個別行業的綠色規格制定者,帶領整串上下游產業「綠」在一起。

「綠色」不分產業,重要的是不能光有滿腔綠色情懷,必須思考如何將綠色情懷有效落地。既然要落地,就應該針對每一項產品或施策進行碳排放衡量、設定具體可行的減排標準,最好還能建置系統化管理,定時盤點各領域缺口、輔以積極補強,才能真正達成讓「世界深呼吸」的最終目標。

以筆者所服務的公司為例,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服務業,很早就開始思索,如何計算集團年度人均碳排放量,每一年進步的可能有多大?若干年後又該設定什麼樣的目標?…希望能夠具體衡量集團整體碳排放現況,同時按部就班達成減排目標。

當然,我們不可能天縱英明,一開始就知道要導入系統性思考,起初跟多數企業一樣,都是從隨手關燈、節約用水、推行無紙化、引進綠色採購…等方式多管齊下;幾年以後,卻發現沒有追蹤並管理相關資料或數據,無法觀察全集團碳排放演變,並從中尋求精進空間,明顯抵銷了我們許多綠化努力,遂決定開展綠色能源管理系統,不再讓多頭馬車到處亂跑,以期提升整體綜效、強化不足之處。

於是,我們成為台灣第一家申請到ISO14064-1溫室氣體盤查認證的房仲企業,陸續針對集團人均碳排放量進行盤查與計算。以2011年的盤查結果(人均用電碳排放量為2,187公斤)做為基準,希望在2020年降低30%的人均用電碳排放量,結果在2015年就提前達標(1,282公斤),較2011年降低近40%。

同時,奠基在人均用電碳排放量的盤查基礎上,期待能進一步了解每筆服務交易的碳排放量,以便分門別類管理。所以我們去函請教環保署,希望索取有關服務碳足跡的所屬行業排放標準與相關參考資料,沒想到環保署回函表示「目前台灣沒有這個資料,其他國家也沒有我們這個行業相關的服務碳足跡標準」。

我們繼續追問:「那可以自行建立一個所屬產業的服務碳足跡排放類別規則嗎?」環保署表示樂觀其成。於是,在負責同仁的持續摸索與投入之下,我們在去年10月建立全世界第一個「不動產經營服務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」(PCR),並正式取得環保署核發的服務碳標籤。

一家企業一年可能會有幾萬筆交易,在沒有系統化管理的情況下,單憑想當然爾的綠色情懷與直覺,效果肯定不如預期,但如果大多數企業都能夠針對自身碳排放量進行系統性管理,「讓地球全面漂綠」可能就有了一線曙光。

環保/綠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「永續發展」與「CSR」的內涵絕對不只有環保/綠色,光是前者就包括了經濟、社會與環保等三大面向,後者更增添了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,面對消費者倫理意識抬頭的大勢所趨,每一家現代企業都必須清楚理解-世界發展潮流絕對「不只『綠色』這回事」。


(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)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