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9《遠見雜誌》「遠見華人精英論壇」專欄:下流社會?

2015-09-11
2015-09-09/《遠見雜誌》「遠見華人精英論壇」專欄

 

下流社會?

 

又到了九月開學季,街上陸續出現身著制服、青春無敵的莘莘學子,不僅讓人覺得社會充滿熱情與希望,也勾起筆者往昔許多難忘的育兒回憶。

 印象特別深刻的是:當孩子還小的時候,內人常會擔心孩子沒吃飽,每每以湯匙細心餵食,我卻總是不識相地開她玩笑:妳不讓孩子自己動手(吃飯)是因為不想收拾善後吧?!

孩子自己吃得亂七八糟,雖然平白增加大人很多清潔上的困擾,但可以加速訓練孩子手臂肌肉的協調與平衡能力,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「我自己可以」的肯定與自信。

這是一種以現在的不便/麻煩,來換取孩子日後生理與心理的長足進步,非常值得!

學齡以後的親子記憶雖然相對模糊,但筆者發現,很多人會把孩子送到安親班去,這明顯是因為現代雙薪父母兼顧職場與家庭的不得已之計,需要有人看顧孩子、確保安全,最好還能一併催寫作業、複習功課,回家以後大人小孩都輕鬆。

但是,讓孩子長時間處於舉手投足都有人代為安排的環境中,會不會把孩子變成只會照表操課、要求一動才一動的機器人?變成凡事不求甚解、只在乎正確答案的木頭人?等到有一天,當我們期待孩子羽翼漸豐、可以獨立自主的時候,才赫然發現孩子什麼都不會,心理年齡遠遠落後於生理年齡。

其實,正是我們自己為了在短期內方便管理(孩子),卻一手剝奪了他們學習成長、長期獨當一面的機會與可能。

出了社會、進了職場,還是有不少人改不掉這種事事需要照拂的「媽寶」性格,當新進人員無法及時上手、獨立作業,各級主管為了組織可以運轉順利,只好向下代為處理他們早已滾瓜爛熟的日常事務,導致分身乏術、無暇他顧。長此以往,各層級的專業能力自然容易停滯不前、甚至有向下流動的趨勢,不免散發出一股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所謂《下流社會》的濃濃氣味。

沒人希望台灣變成一個《下流社會》。不如就從現在起,在一定限度內讓孩子自己動手、練習思考、獨立進化,學著如何向上流動,建立一個名符其實的《上流社會》!

(本文同步刊載於《遠見雜誌》遠見華人精英論壇網站)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