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25《工商時報》專欄:如何看待土壤液化資訊公開

2016-03-25
工商時報/A06版/政經八百

一轉眼,又到了春雷初響、新綠萌芽的人間好時節,但今年三月的房市,倒是迎來了「土壤液化潛勢區」公開的晴天霹靂。姑且不論公告細節是否充分?處理過程是否嚴謹?相關配套是否完備?單就資訊透明來說,這(公布「土壤液化潛勢區」)其實是件好事!

每個人的「此生所願」雖然可能大不相同,但「安居樂業」肯定是絕大多數人的基本要求與共同憧憬,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個人追求房屋私產所有/使用權的努力斷不可少,有關當局也必須同步肩負起全面地質檢測、整體國土規劃、基礎公共建設等重責大任,才對得起人民公僕的角色,稱得上是一個以民為本的有為政府。

而收集整理後的資訊當然得公告周知,讓人民可以徹底了解全貌、據此擬定對策,進而實現安身立命的終極目標;就像數千年來不斷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紀絕症(如天花、黑死病、惡性腫瘤等),與其成天愁腸百結,或是病急亂投醫,不如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,總會有曙光初現、重拾生機的一日。

持反對論者主張,公布「土壤液化潛勢區」會影響房市、打亂資產價格,但事實上隱匿資訊才會嚴重扭曲房價。民眾對於房產的關注因子非常多元,舉凡安全、地段、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、有無嫌惡設施等都會影響房屋價格,如果相關資訊不透明,或是有不對稱之虞,無疑會對買賣雙方、甚至是整體社會,造成程度不一的權益減損。

但,政府責任絕對不只有「公布」這麼簡單而已,相關配套理應同步啟動,滿足人民對於「居住安全」的基本期待,筆者以為可概分兩大類:一是教育民眾對於「土壤液化」的正確認知。二是如何針對不同潛勢地區進行分級補強。

前者包含定義與現況。「土壤液化」現象的發生必須同時滿足三要件:疏鬆的砂質土層、地下水充沛使土層呈飽和狀態、規模夠大的地震;而現行工程技術早有能力克服土壤液化的問題,如採用樁基礎、開挖置換土壤、灌漿地盤改良、動力夯實法、擠壓砂樁工法等。換言之,政府宜積極宣導並說明,即便是處於「土壤液化高潛勢區」的民眾,也無需過度恐慌、遑遑不可終日,重點是該如何妥善處置。

例如五年前的日本三一一大地震,使得原為海埔新生地的東京迪士尼發生土壤液化現象,不僅當日緊急疏散近七萬名遊客,事後也閉園一個多月重新強化整建,至今仍是東京近郊大受歡迎、遊客如織的知名娛樂景點。還有世界第一座填海造陸的日本關西機場,在阪神大地震之後,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土壤液化,經過工程人員檢修補強後,目前是日本第二大國際機場,每年有超過10萬班次的飛機起落,每周旅客流量超過30萬人。

後者則需要嚴密且周延的行政規劃。首先針對潛勢區內的建物進行逐棟檢查,並依檢查結果分級處理:確認穩固者,籲請民眾寬心;稍有疑慮者,依需要積極補強;真的不宜人居者,則須以公權力強制介入,在協助居民搬遷的同時,提供優先臨時安置與銀行房貸寬限(或豁免),連帶搭配都更誘因(如限期優惠或容積獎勵等),加速啟動都更計畫。

身為民間業者,筆者所服務的公司也盼能協助民眾「住的安心」,現已針對雙北、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彰化等地的住宅建物,提供「免費老屋健檢」的專案服務,並將勘驗完成的「建築物結構調查初勘表」,納入不動產說明書中充分揭露,活動期間直到下月底為止。

206美濃大震的悲痛未遠,誠摯希望公私部門能攜手合作,協同人民真正打造台灣成為「宜居之島」!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