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7《工商時報》專欄:利人利己

2017-03-08
工商時報/A06版/政經八百
冬陽暖暖,映著人心也爽朗了起來,2016年12月8日,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舉辦第一屆北大「信義講座」,由前台大校長孫震教授,以「儒家倫理的現代經濟使命」為題發表演說,筆者有幸追隨,並參與座談。本文分享筆者個人親身經驗,以饗讀者。
孫校長的演講擲地有聲,直指現代人該如何走出世界經濟的當前困局。答案就在儒家倫理中的義先於利,以矯正現代經濟追求利潤不顧創造價值的盲點。
孫校長指出,技術進步是經濟成長的關鍵,有持續的技術進步,才有持續的經濟成長。過去(18世紀以前)由於缺少持續的技術進步,致使經濟發展長期停滯。直到工業革命之後,技術進步才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持下,取得連續不斷的性質,使勞動生產力、總產值與人均產值連續增加,成就了我們所熟知的「現代經濟成長」。
傳統停滯時代的儒家思想,鼓勵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,以維持社會的和諧與安定,增進人民的幸福。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就是孔子的「正名」。
孔子回答子路問君子:「修己以安人、修己以安百姓」(論語.憲問)。追求個人完美,幫助大家過好日子,達成社會和諧安定,就是孔子的道。「君子」則是孔子所創造出的典範人格。儒家鼓勵人人做君子,不汲汲營營追求自利,而是從自我實現中成就幸福人生。
不過,由於逐利是人性,所以整體社會必須具備「獎良善、懲不肖」的誘因制度,才能有效引導個人往「君子」方向努力,促進社會和諧安定,以實現一定技術下最大可能的總產值。這個誘因制度在孔子時代就是禮。
一如孟子有關「天爵」與「人爵」的闡釋(孟子.告子)。美德是上天給的地位,功名利祿則是社會給的地位。在一個具備良好誘因制度的理想社會中,「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」;若有人以修天爵做為要人爵的工具,目的既遂後棄其天爵,最後肯定會失去人爵。時至今日,竟出現等而下之的情境…,有時得棄其天爵,才能得到人爵,這樣的社會不僅難以永續,恐怕也離崩潰之期不遠矣。
其實,現代經濟學之父-亞當.史斯密(Adam Smith),在《國富論》(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)之前,曾出版過一本《道德情操論》(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),為前者奠下了深厚的倫理基礎。
亞當.史密斯與儒家對於典範人格的想像極為類似。他認為:人有利己之心,也有利他之心。我們關心自己的利益,所以會有「審慎」的美德;我們關心他人的利益,所以會有「公平」與「仁慈」的美德。「審慎」使我們追求物質福利、社會地位與名聲,「公平」是不減損他人利益,「仁慈」是增加他人利益。史密斯的仁慈相當於孟子的天爵。
一位企業家如果為社會創造價值,從中取得公平的一部分作為自己的利潤,就是「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。」反之,若只想追逐利潤,不想創造價值,只要人爵、不顧天爵,不過只是圖利忘義的一介商人,甚至可能傷害整體國家社會。
以上是孫校長的演講概略。透過孫校長的精要詮釋,我們可以知道,不論是在傳統停滯時期或是現代成長時期,各領風騷的東西兩大哲人主張幾乎如出一轍(孔子-先義後利、亞當.史斯密-自利之心常受理性與良心的節制),顯示儒家倫理不單只是啟發人心、規範行止的道德圭臬,更應該是經世濟民、造福社稷的實用準則。
尤其在現代社會中,企業的功能與影響有時比政府更加深遠,如果身在企業界的每一個人,都能本於儒家倫理,講信重義、以誠待人,相信不僅可以協助世界經濟走出困局,或許還能同時成就「經濟持續成長」、「社會和諧安定」,與「全民福祉最大化」三大目標!

美國總統唐納‧川普(Donald John Trump)上任一月有餘,卻已經四處樹敵、引發各種爭議,對外顛覆「親歐疏俄」的美國傳統,對內則重蹈「分裂美國」的歷史覆轍;他的執政團隊也是風雨飄搖,不僅多人未能通過國會任命(通過者也是低空飛過),位居要津的國家安全顧問甚至因謊言閃電下台。

反諷的是,受惠於全球化快速崛起的中國,選擇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國際場域中,以新興大國之姿強力捍衛全球化與自由貿易,某種程度營造出中國願意肩負更多國際責任的鮮明意象,而其國家主席習近平儼然成為深具擔當決心的新一代政治家。

很難不教人興起「今夕是何夕」之感…。

如果,我們細究川普總統的行事風格,很容易可以發現他正是現代商業模式的典型樣版:急功近利、唯利是圖、視誠信於無物、凡事皆可談/凡物皆可為籌碼…,所以他曾是叱吒一時的房地產大亨,也幾度因為走投無路而宣告破產,最後憑藉著選民對傳統政經結構的強烈反感,與因反全球化而瀰漫的民粹主義,攀上全球首強元首的生涯顛峰。

只是,企業還可以視為是股東與資金的集合體,若是難以為繼,頂多申請破產、清算,多少還能賠償債權人;但國家呢?一個國家若是民心分崩離析、群眾彼此仇恨、藐視甚至反抗政府,該國有可能重返榮耀嗎?又有誰可以彌補其國人因此受損的身家財產與權益?

若以相對寬容的視角觀之,雖然川普至今的許多作為,大多違反了一般人所認知的「普世價值」,但如果他的根本目的是想提供一種新選擇,甚至建立一種迥異以往的新常態,或許這正是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的真正原因。

不過,無論川普意欲為何,任何領導者與其團隊都必須具備一套完整且縝密的治理論述,才有機會透過以理服人的文明方式,不僅足讓追隨者心悅誠服,也能使得反對者就事論事、不會因人廢言,進而攜手追求「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」的不朽志業。

這是千古不變的人類社會運作規則,一如孔夫子所云:「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」、「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」、「君子矜而不爭、群而不黨」,只有「君子」才能贏得尊敬與追隨。

川普以「自利優先」的西方商業模式,會帶領美國走向何方,仍有待世人持續觀察;但商業世界中也曾有幾位與川普做法背道而馳的企業家,不僅成功創建了蒸蒸日上的百年企業,也有效協助自己的國家擺脫百廢待舉、重新揚眉吐氣,他們是日本經營之神-松下幸之助,與經營之聖-稻盛和夫。

這兩位知名企業家的生平與事蹟,及對戰後日本社會的復興與貢獻,相信不用筆者贅言,許多人都耳熟能詳。這兩位的最大共通點是「知行合一」,不論是宗教、人生、工作、家庭…生命中的每一個領域與面向,都擁有相同一致的信仰與堅持。

「生意是為社會服務而存在的,而服務的報酬就是獲得利潤。如果得不到利潤,就表明對社會服務得不夠」、「要把顧客當成自家人,將心比心,才會得到顧客的好感和支持」、「不管命運中會遭遇什麼,都要盡可能想好事、做好事」、「人生/工作的結果=想法x熱情x能力。」…,上述這兩位的經營心法,毫無違和感、就像是同一個人,低調且堅定的過著一種與川普截然不同的生活與思維方式。

不難想像,松下幸之助、稻盛和夫與唐納‧川普,肯定都會歷史留名,但其評價很可能會判若雲泥,造成這種差異的真正原因不在學識、不在能力、也不在機運,而在於是否尊重自己、相信他人,理解利人利己的真諦。

回到上方